close
未來五年大西安發展對你有什影響 看這裡

昨日記者獲悉,《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擬作修改,目前該總規已進入修改批前公示階段,並已在市政府網站進行公示。根據修改後的總規目標,預計到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規模將超千萬,其中戶籍人口870.57萬人,將我市建設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七大思路戰略提升城市品質

據悉,此次總規修改將堅持文化保護、科教創新、生態優先、樞紐建設、產業強化、核心輻射、新型城鎮化七大思路與戰略,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文化保護戰略 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延續歷史文脈,對中心城區內的歷史遺跡進行重點保護,全面展示城市傳統特色風貌,提升城市品質,建設中國傳統文化和東方城市營建的展示教育基地、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

●科教創新戰略 以國傢全面創新改革試點為機遇,依托教育、科研和人才資源優勢,加快統籌科技資源改革。推動國傢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傢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閻良國傢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和西安國傢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創新發展,從而帶動城市創新驅動發展,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生態優先戰略 以城市生態隔離體系劃定城市開發邊界,保護山、水、塬、田、林自然地貌,彰顯城市特有的山水格局,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大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融的典范。

●樞紐建設戰略 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契機,發揮城市特有區位優勢,油煙分離機構建立體化交通體系,並依托空港和內陸港建設積極融入國際交通物流網絡體系,全面推動國傢樞紐城市建設。

●產業強化戰略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基礎上大力推動渭北工業區建設,重點發展 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現代服務業 五大主導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核心輻射戰略 擴大開放,以各類保稅區設立為契機,積極促進自由貿易區及外事領館區的建設,構築 一帶一路 內陸開放新高地,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強化金融、商貿、信息、物流等區域功能,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及區域性金融中心,發揮城市區域核心功能。

●新型城鎮化戰略 優化市域城鄉空間格局,促進中心城區、副中心與城鎮功能協調,合理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實現城鄉公平發展,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

全面提升 對外開放水平

此次總規修改的背景為: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決策,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實現國傢 一帶一路 戰略構想,打造 一帶一路 重要節點城市,建設內陸開放開發高地,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引領帶動作用,特修改《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

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總規修改將堅持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落實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全面銜接 十三五 規劃,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堅持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嚴格劃定城市生態控制線,限定城市開發建設空間,整合用地存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重點發展優勢產業,合理配置城市資源,引導城市由外延式向內涵式發展轉變;不斷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堅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佈局,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堅持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加強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加強規劃編制與規劃實施過程的公眾參與。

規劃涉及的城市規劃區范圍為西安市行政轄區,總面積為10108平方千米。以繞城高速為基本輪廓,東至灞河,西到繞城高速路,南至長安(潏河),北到渭河;歷史文化核心區:城市三環以內區域。

逐步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城市

中心城區范圍

國傢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傢歷史文化名城,並將逐步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城市。

城市性質

國際旅遊城市;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中心城市之一;國傢重要的航空航天、科研教育、現代制造、高新技術等產業基地;區域樞紐城市;中國西部經濟中心;陜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一線兩帶 的核心城市。

城市職能

突出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與新城區各展風采,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發展目標

人口規模

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規模為1070.7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70.57萬人,居住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200.21萬人。市域城鎮人口規模為850.67萬人(含西咸新區85萬人),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為434萬人。

2020年,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960平方千米以內(含西咸新區85.1平方千米),人均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12.85平方米以內;中心城區的城市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內。

用地規模

將西安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城市

這些規劃修改值得期待

此次總規修改提出,要建設市域生態系統和空間管制,將西安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城市。同時構築以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的通達國際、輻射區域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打造國傢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生態保護

山水城田塬協調共生

西安要成為生態城市

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妥善處理好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強化生態剛性約束管控,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把西安建設成為山、水、城、田、塬協調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城市。

市域生態功能區劃分為大秦嶺生態保護區、城市生態建設緩沖區、城市生態隔離體系控制區(含生態控制區、生態協調區和城市建設區)。

劃定城市基本生態控制線,嚴格保護生態基底,保障城市基本生態安全。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包含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坡度大於25%的山地、林地、基本農田保護區、一級水源保護區、郊野公園、水系、湖泊、濕地、地質災害高易發區、生態廊道和隔離綠地。

空間管制

不斷優化市域空間佈局

控制和改善區域環境

為協調城市建設與區域生態保護的關系,優化市域空間佈局,引導各項建設,控制和改善區域環境,除油煙機將城市規劃區劃為禁止建設區、限制建設區、適宜建設區,並針對這三類管制區,制定相應的管制規則。

禁止建設區是指市域范圍內具有重大自然和人文價值的場所與空間,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通道,以及如進行建設可能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危害的地區。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重點河流水域控制區、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地下水源核心保護區、文保單位的重點保護區、國傢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區域性交通廊道的緩沖綠帶、重大基礎設施通道安全防護區、大型生態公園和對區域的生態環境起到關鍵作用的區域等。該類地區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禁各類建設活動。

限制建設區是指市域范圍內對各類建設具有生態敏感性的地區,以及因自然災害等原因不宜建設的地區。一般包括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地下水源防護區、文保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歷史文化街區的重點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國傢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非核心區、經濟林、區域性交通廊道控制用地及一般農業生產用地等。該類地區應對各類建設活動加以嚴格控制,其中現有的各類城鎮、農村居民點應嚴格按照規劃適度開發建設。

適宜建設區是指市域范圍內城市發展方向的重點建設地區。包括中心城區、副中心城市、外圍組團、縣城、鎮和村莊以及獨立的產業組團、工礦區的規劃發展用地。該類地區是城市發展優先選擇的地區,應根據規劃要求進行建設。除此之外,現狀城市建成區也列入該類區域,包括城市現狀居住、公共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工業、倉儲、對外交通、道路廣場、城市綠地和農村居民點用地等。

城鎮化

市域城鎮空間佈局

構建 一城三副一區

2020年,西安城鎮化水平達到79.5%。充分考慮到西安中心城區、各組團新城與西咸新區的空間對接,加強區域協調,統籌城鄉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規劃在西安市域范圍內,構建 一城三副一區 的市域城鎮空間佈局和 市域 一城三副一區 中心城區、組團 鎮(街道) 中心村 的五級城鄉體系。

一城三副一區:一城是指中心城區片區, 三副 為閻良-高陵副中心片區、臨潼-藍田副中心片區及戶縣-周至副中心片區, 一區 為秦嶺生態保護區。

中心城區是西安城市主要功能區;組團是指高新新區、國際港務區、常寧組團、洪慶組團、閻良城區、閻良航天工業組團、臨潼城區、臨潼現代工業組團、高陵城區、高陵裝備工業組團、戶縣城區、藍田城區、周至城區等13個組團。

綜合交靜電抽油煙機

新建高鐵車站阿房宮站

適時建設第二民用機場

修改後的總規提出,西安將構築以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的通達國際、輻射區域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打造國傢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導並支撐大西安都市區及周邊區域經濟社會和城市空間協調發展。

加快西安境內國傢高速公路建設,市域高速公路網形成 兩環十射 格局,滿足西安作為東連西進、輻射南北的交通樞紐的需要。

註重城市快速路體系與周邊高等級公路網的合理銜接,加強樞紐建設,加快城市無阻礙通道建設,實現大型交通基礎設施資源共享。

加強西安中心城區與周邊各新城的交通聯系,形成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與其他國、省幹線公路、地方道路共同組成的層次分明、功能明確的道路交通網絡。

西安鐵路樞紐將建設成為全國六大客運中心、十二個主要路網性編組站和十八大集裝箱運輸中心之一。

擴能改造西安火車站,完善西安北客站,新建西安南客站,作為客運主樞紐。新建阿房宮站為高鐵車站,擴建紡織城站為普鐵車站,新建閻良車站為城際樞紐站,作為客運樞紐輔助站。

構建由國鐵、城際鐵路、城市軌道共同組成的市域軌道交通體系,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 一主軸、兩副軸、三放射 的城際鐵路網以及7條市域軌道線路,8條市域普通鐵路幹線。

將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規劃為國傢門戶航空樞紐。2020年旅客吞吐量5300萬人次,適時建設第二民用機場。

市域歷史文化保護

劃分四個保護帶

和南北兩條軸線

在市域歷史文化保護方面,我市將發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優勢,建設絲綢之路文化旅遊合作示范區、打造 關中 天水經濟區 國際一流的旅遊目的地。統籌大西安區域歷史文化資源,完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強化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整體保護與展示。重組歷史文化資源,延續歷史文脈,將西安建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與東方城市營建的展示基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彰顯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基地。

綜合考慮西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發展脈絡、歷史成長環境等多種因素,以完整地保護大西安歷史文化脈絡為目的,突破現有行政區劃界線,市域劃分為四個保護帶和兩條軸線。

四個保護帶為:城區歷史名城保護帶,中部歷史地貌河湖水系保護帶,南部自然和人文景觀保護帶,及西北部古遺址古陵墓保護帶。

兩條軸線為:南北從渭水之濱縱貫市區直指終南山;東西形成絲路文脈。

同時,還將優化中心城區佈局,凸顯 九宮格局,棋盤路網,軸線突出,一城多心 的佈局特色,重點是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和可持續發展。

文章轉自西安晚報

512F59CA568BB2D0
arrow
arrow

    ako024ye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